近年来,社会性的教育焦虑愈演愈烈。随着“5∶5”式普职分流政策的提出,长期存在的教育焦虑也逐步表现为中考分流的升学焦虑。“取消普职分流”,一度成为“双减”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话题。
近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经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职教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法在招生考试制度、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这让更多人可以升入普通高中,减轻义务教育“内卷”;明确本科职业教育,高考后填报志愿的选择将更多;写入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更高技能人才。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取消普职分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只是将焦虑延后、拉长。普职分流重在分流,而不是淘汰,这是多元培养机制带来的个人成才机会的增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职业教育,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缓解焦虑的根本之道。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职业教育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我国目前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较上年同比增长5.9%。但从人才培养结构来看,相比职业教育体系较发达的美国、德国,我国高等教育学校输送的研究型人才较多,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严重。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德国、美国应用型人才占比分别为44.4%、54.7%、67.6%。
全国今年大概有1000万毕业生。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五十三条提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的时候,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现在不论是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聘还是企业招聘,有很多都招技术技能型人才,之前会有学历限制,但现在“障碍”不存在了,所以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是个利好。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我们提供给全球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生产生活产品,这些产品的制造工艺并不难。2001年入世之后我们在短期内靠数以亿计文化水平极低的农民工就干出了“世界工厂”的名号,在我们迈向“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学院型的职业教育的贡献微乎其微。当前我们虽然努力想要产业升级,想做高端智造,但是我国制造业的基本盘还是最基础的生产生活必需品。
普通劳动工人的日益匮乏已经在动摇中国制造业的根基了。这几年大小媒体上关于“招工难”的报道铺天盖地,制造业招工难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国家还不能有效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再过几年,支撑当前制造业的大龄民工退休后,我国制造业的基本盘有可能崩溃。
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立足于解决我国制造业的基本难题,立足于解决基础劳动力的短缺问题。也就是说,我国的职业教育不能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而应该定位于培养中低端的基础劳动者。
《2022-2027年职业教育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