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资讯
张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政策导向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25 13: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其中多层次多样化宽口径的职业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进而确定“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强调“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提出新的总体要求。

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战略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锚定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将战略构想、施工蓝图、行动方案熔铸一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两份纲领性文件特别围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相继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新三教统筹”到“新三融”,既有一如既往、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核心原则,也有根据新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开创新局的更高要求,还有对既定政策导向、实施方式、阶段重点、推进步骤的调整安排;不仅注重教育系统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系统同外部行业产业、科研力量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的重要步骤,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关键环节。

根据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要求,从现在起到2035年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政策导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考虑。

首先,完善教育系统内部职普融通的“政策组合拳”。健全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普通本专科与职业本专科之间的双向互认、纵向流动、横向衔接的渠道,理顺研究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类选拔培养的关系,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系统之间,探索关于学分互选、师资互聘、设施共用、学籍转换等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梁八柱”。

其次,下好教育系统内外资源共享的“全国一盘棋”。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推动个人学习账号、学分累计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链接,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强化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服务功能,重视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好准备。

       最后,找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最大公约数”。仅就职业教育系统而言,沿着深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并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的思路,将地方政府统筹“新三融”的有关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汇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合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乃至一体化领域精耕细作,形成多样化的模式模块模板。这不仅可以在培养造就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上取得单方不可能实现的效能,而且可以促进校企培养造就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深度合作,还可以在研发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发挥倍增效应,更好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盈科资讯

版权所有©中國盈科教育科技集團

辽ICP备2022004545号-1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地址 地址
QQ
0123456789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电话 电话